口服药多久起效,一般服药后几小时见效( 二 )


药物刚被吸收时血药浓度比较高,这时由于肝肾的代谢能力有限,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恒量消除[6] 。 随着药物逐渐消除,血药浓度下降,药物会在单位时间内以恒定比例消除[7] 。 这里会涉及一个常见的概念叫做半衰期[8],即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。 符合一级消除的药物的半衰期与浓度无关,而与药物的生化性质、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有关 。 换句话说,半衰期的大小可以说明药物是长效还是短效 。 对于固定的药物 不同的患者,半衰期可以反应患者的肝肾功能(如功能不良,代谢功能差,半衰期会变长) 。
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得知,对于单次给药,大约5个半衰期后,体内药物浓度会下降到原先的3%左右,基本被消除完全 。 而连续分次给药或静脉滴注,5个半衰期后会逐渐上升稳定血药浓度 。
由于这样的代谢特性,一般会针对不同的药物(同时也考虑患者因素)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案以维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以内: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,分次给药的间隔缩短(如每天4、5次,或者住院病人长时间静脉滴注维持血药浓度) 。 半衰期长的药物可以有较长的给药间隔(如每天1次甚至几天1次,几个月一次[9]) 。 对于老年患者或肝肾功能稍差的患者,可能也会降低频率 。 此外还有通过“首次剂量加倍”这样的方法来快速达到最低有效浓度 。
所以其实,药效会发挥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对患者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,因为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分次用药维持药效,待症状缓解、痊愈后再改变用药方案或停药 。 如果不是出于感兴趣,想了解一种药物,而只是患者想了解用药方法的话,这些东西其实没什么意义 。

说这么多废话其实两句话就能概括就是:药和药不一样,没有统一的、简单的“起效时间” 。 只能针对特定的药物、制剂,查文献、查说明书 。
吃完药一般多久才起效?空腹口服氯雷他定片吸收迅速 。 服后1~3小时起效,8~12小时达最大效应,持续作用可达24 小时以上 。

冷性荨麻疹可分为两种:一种为家族性,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,较为罕见 。 于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,终生反复不止 。 遇冷后除发风团外,可同时有发热、寒战、头痛、关节痛等症状 。 发作时有嗜中性白细胞增多 。 被动转移实验阴性 。
另一种为获得性,较多见于女性青年,在气温骤降,接触冷风、冷水或冷物后,于暴露或接触冷物部位产生风团或斑块性水肿,持续半小时乃至3~4小时 。 重者可有手麻、唇麻、气紧、心悸、腹痛、腹泻、晕厥甚至休克等,偶为溺水死因 。 有时进食冷饮可引起口腔或喉头肿胀 。 被动转移实验阳性 。 若以小块方冰置患者前臂屈面作激发实验,5分钟后可得阳性结果 。 冷性荨麻疹的发生机理至今尚未圆满阐明,或认为寒冷使某种正常代谢产物转变为抗原,从而引起抗体(IgE)的产生;或认为寒冷直接使局部皮肤组胺释放 。 亦有认为由于遗传因素,病人血清中a2球蛋白C1酯酶抑制素缺乏所致 。
冷性荨麻疹有时治疗比较困难,需要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入手,如坚持较长时间(3-6个月)联合服用二类抗组胺药,即扑尔敏、赛庚啶、赛特赞、敏迪这一类和西咪替盯雷尼替盯法莫替丁这一类 。 需要调整用药时间,为了防止晚间发作,可在下午服药 。 另外,为加强疗效可以配合注射胸腺素、组织胺球蛋白或卡芥菌多糖核酸针等 。 部分患者随着身体发育,机体免疫功能会发生变化,慢性荨麻疹也会自我缓解 。
最后祝你早日康复!

推荐阅读